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September, 2018

敬悼港中大前校长及光纤之父高锟教授

敬悼高锟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第三任校长、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及荣誉博士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教授大紫荆勋贤于2018年9月23日离世,享年八十四岁。中大对高教授离世深感哀痛,并向高教授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中大校长段崇智教授表示:「高教授是出类拔萃的学者,也是高等教育界高瞻远瞩的领袖,他作为中大第三任校长,在任内积极推动中大整体发展,建立稳固基础,为有才之士开拓发展空间,成就超卓。高教授于科研方面亦力求创新,矢志追求卓越,其于光纤方面的研究,促成互联网发展,为人类通讯史写下全新一页。高教授的离世对中大、香港及全球学术界均是重大损失。大学同人将铭记高教授对中大及全球的重大贡献,我谨代表中大教职员、同学及校友向高教授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高锟教授1933年于上海出生,曾负笈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学,先后获理学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他曾于英国和美国著名的电讯工程机构工作。1966年,他首度提出光导纤维在通讯上应用的基本原理,并开发了实现光通讯所需的辅助系统,促成互联网的出现。高教授于1970年出任中大新成立的电子学系 (现称电子工程学系) 教授兼系主任,并为中大首位电子学讲座教授;1985年获颁授荣誉理学博士衔,1987年至1996年出任中大校长。高教授荣休后,一直担任中大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 高教授出任中大校长九年间,独具远见,积极筹建工程学院,凝聚五个学系的力量,集中在资讯科技和电子工程的教育和研究,为学院多年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高教授成立了教育学院及多间研究所,开设多个新的本科及研究院课程,成功带领中大扩充成为一所世界级研究型综合大学。本科生人数由1987年的7,000多名增至1996年近13,000人。他亦于任内成立第四所成员书院 - 逸夫书院。 高锟教授首创将光纤应用于通讯的研究,通讯方式因光纤有了翻天覆地的改革,促进全球资讯流通,造福全球社群。今天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科技,大大促进全球资讯交流。因为光纤通讯这个划时代贡献,高教授于2009年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也为他赢得「光纤之父」的美誉。此外,他在1996年获英国皇家工程学会颁授菲腊王子奖,以及于2010年获封为爵士。他在1997年亦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及在201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 历年来高教授获得之奖誉多如恒河沙数,包括美国富兰克林研究所史特活.柏兰亭...

Hello, Apple Suzhou !

等了好久,苏州第一家,江苏省第五家Apple直营店终于在金鸡湖畔开业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乘坐高铁前往现场。

走出转型之痛

花了一年的时间,才走出了我的第一个间隔年(gap year)。相信此刻的你大抵也是和我一样,不再如刚开始那般惶惶不可终日的忐忑,但愿你也如我们中的大多数一样,看得清过去,也看得到未来。 其实你我都在转型,尽管我们不愿去承认身上悄悄溜过的一丝改变,然而内心却是潜滋暗长,就这样,把自己默默地变成了大人模样。不经意间提起的往事,却时常在坚硬的内心之中漾起涟漪,有所触动,“大概这就是人生吧”。多少个日夜携手迸进的兄弟,此刻也是散落在五湖四海,除了运动圈偶尔飙升的数值让你觉得他还活着之外,也再无他念。 于是,开始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偌大的天涯,似乎也找不到你最终想要承载的内心。开玩笑,这世上除了你的另一半,其实并没有什么可以予你以生命的重托。因为这个观点,现在你又开始陷入了沉思。 你在变,世界也在变。可能昨天还是踌躇满志,一腔热血的你,今天却微博的热搜而义愤填膺,揭竿而起;你担心和害怕,消息从四面八方传来,却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痛心疾首的你开始去寻找答案,重新审视你所看到的世界,再提出新的问题,再去寻找答案......周而复始,然后累死。 有的人把这种过程叫变革,有的人称之为成长。但无论是何人做出何种定义,它似乎永远是一个进行时态,伴随着历史的车轮前进。回顾40年前的先辈们筚路蓝缕,走在盲肠小道上艰苦求索的情景,也不禁心生感慨。 阳光打在你脸上,阴影也站在你身后。可能凭你的一己之力,也不能改变贫穷,饥饿,战乱,腐败,不公,气候变暖这些头疼的问题。甚至,凭我们这一代人的合力,也无法实现这些高大上的愿景。在无数自我抉择和救赎的关头,历史的天平甚至会坍塌,令你措手不及。 好在,更多的你们选择了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有活力,最有智慧,最有思想的群体。用先进的知识为生产力赋能,在变革的时代,驱动社会的转型和升级。 明月升起,寂静的街道上再也找不到我独自漫步的身影。然而那些寂静的让人发慌的日子,却让你我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激荡出深邃的回音: 活着,难道不是为了改变世界?

我的研友——威哥

威哥始终是高冷的,不像“别的哥”——刚开始装装样子,混熟了就皮的一塌糊涂。如果非要给他贴上什么标签的话,大概就是“冷酷”“无情”等等等等,也约等于“霸道总裁”了 正是因为他这种桀骜不羁的外表,刚搬进第一个宿舍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他是上海宁。然而一口裹着烩面气息的中原口音,还是将我们从眼花缭乱的十里洋场带回了萧瑟凄凉的塞外风光。记忆仍然犹新,某天回到宿舍只见他穿着一身冷酷黑,盘坐于上铺的草席之上,“趾高气扬”地俯视着尔等觅食归来地渣渣们,令我们不得不有一种群臣面圣之感。普天之下除了天子脚下地皇亲国戚和游走在上海滩的富豪乡绅,估计也只有威哥能把这逼格装得如此炉火纯青了吧。我一直怀疑是不是经常在井盖上坐久了,这种气质便也与生俱来。尔等渣滓还在为南方好还是北方好的送命题争执不休的时候,威哥甩出一句我是中原人,便令语惊四座,众人皆目瞪口呆,鸦雀无声。 若不是经历了两次考研,你一点也不会相信这个平日里考个试还需要我来送助攻的男人,居然能一跃而上,突然顿悟,领略到了数学之美之真谛了;我倒是怀疑莫非是井盖数多了,自然也就成了精通算术之人。明明眼睁睁看着他带着一群渣渣在塔下冲锋陷阵,又带着他们在考场上铩羽而归,没多久,他就开始碾压起我来了。每当我夹起尾巴灰溜溜地向他“不耻下问”的时候,他便立马摆起一副舍我其谁,老子最大,有屁快放地样子回应我:这都不会,放弃考研。想必若是他当初能助我一臂之力,如今我倒也可能蜗居在闵行的思源湖畔,徜徉在石楠花的芬芳里,写下对他的赞美之辞了。 威哥虽说是个中原人,但是苏州河两岸那些考究的东西倒是学得有板有眼。穿衣打扮倒也人模狗样,搞得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仿佛是他的烘托,外人看来倒像是他在鹤立鸡群了。当然也有可能是腿长的缘故,据说他还是宿舍里面为数不多的高个人士,俗话说一高遮百丑,一胖抵万丑,这些俗人一下子就将威哥和我划清了界限,多少暗送的秋波也从我的身边悄悄溜走。威哥平日里钟爱的无外乎阿迪、耐克、apple、星爸爸这些轻奢品牌,偶尔也会假借着强哥的名义走一走paciffic之类的小资路线,当然为了生命安全此处还是不提便罢。 威哥一直说他有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女朋友,然而除了偶尔瞄上几眼秀恩爱的相片之外,倒也没什么可靠的消息来源可以证实,以至于我倒是十分怀疑那个写着晚晴昵称的QQ后背后是不是躺着一个抠着脚丫的北方大汉。威哥看上去是个“护‘妻’狂魔”了,强哥也是忍者威...